第二届中美欧青年精英交流项目访华随感

9月8日至17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举办了第二届中美欧青年精英交流项目。我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其中既有深度的思想交流和专题研讨,也有相关的考察活动。此次项目给我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使我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尤其是它悠久的文化和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此次项目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81年,总部设在北京,成员包括中国各党派领导人、非政府组织负责人、民族和宗教团体以及学术界代表,其宗旨是促进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个项目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活动参与级别高,内容丰富。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精心安排下,来自中、美、欧各国的11位青年代表积极参与,团结一心,在短短的10天内,增进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了解。 在北京,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刘洪才副部长亲切会见了代表团成员。他和我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认真听取了各位代表介绍各自国家的情况,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指出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开展更多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组织开展了交流,愿意秉承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寻求和平发展。 这个项目给了参与者一个交流思想、各抒己见的机会。两位学者——郭威教授和翟崑教授主持的主题交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郭教授的主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的对外开放中,中国的个体经济发展很快,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国共产党也尽力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及和谐的社会环境,实施积极的调控政策,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翟教授的主题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阐释。“一带一路”有可能创造未来国际秩序新的平衡点。为打造经济合作的桥梁,需要维持和平合作的外交关系,了解不同参与者的文化背景。“一带一路”很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其中期目标是实现欧洲和中国的互利共赢,欧洲的商品可以出口到亚洲市场,中国的商品也可以出口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全球化并不是传播经济和文化帝国主义,而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开放市场。 在北京,中外方代表共同参与了题为“变革·治理·合作”的国际研讨会。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喇灿先生的发言,他向我们介绍了西藏的情况。自1965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贫穷落后的西藏地区跨越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开放式发展等重要阶段,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主要的发展措施有四条:一是结束了西藏半殖民地的历史,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寻求同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二是康藏、青藏公路和当雄机场的建设加强了拉萨和北京的联系;三是在西藏建设工厂、现代农场、银行、贸易公司、邮局及电信公司,促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四是引入高级耕种技术,建设新农场,通过农业刺激经济实现重大发展。今天的西藏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 结合此次项目的主题,我们在北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坐落着许多信息领域的前沿企业。这一科研创新园区得到当地政府、中科院的支持,开展了与大学的合作,为青年人提供了创业以及为科技信息领域企业研发项目的机会。为使代表们更多了解中国的青年人,我们参观潮外·社区青年汇。与全北京数百家青年汇一样,它是青年人聚集的场所,在附近社区青年人和青年团组织的参与下而充满活力。这里并非单纯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是为青年人提供广泛的场所,使他们通过体育活动、课外学习以及中心组织的娱乐活动(如跳舞、棋牌、桌游等)进行社交。很有趣的是还有进行传统式修习的场所以及辅导老师。青年人经常光顾这些地方,使得这里能够传播当代中国青年人的思想,他们友好、开放、面带微笑,同时遵守规则并且热爱学习。 在北京城市学院的参观着实令人震撼。对于见惯了学术机构优美而杂乱景致的西方人而言,这一参观确实独一无二。这所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于1984年的大学,其巨大的占地面积、现代化水平、宽敞的教学楼、宽阔的绿地和运动场、整洁的学生宿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后,就已经掌握了与今后就业方向相关的本领。中国的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创新与传统和谐相处,无论是信息专业,还是传统书法,都为当代社会输送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日程中有一项是拜访当地家庭,由当地家庭招待我们一天。从社会学角度说,没有什么比跟本地人生活在一起更能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中国人独特甚至近乎让人有些尴尬的热情外,还有老百姓显著提升的生活水平。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GDP的快速增长,老百姓的购买力和家庭生活水平也相应大幅提高。即使小区规模很大,楼房也很体面且整齐有序,绿化面积宽阔(并不断扩大,也是出于减少污染的考虑),幼儿园和学校设施近在咫尺。在北京这样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来游客而言,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条街道都能有极大的安全感,不用害怕遇到像我们城市里不时会出现的罪犯或者流浪汉。 在北京度过了忙碌而紧张的一周后,参会者来到青海省省会西宁继续访问。这个内陆地区的省份对于很多外国人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不管是从经济还是旅游角度而言,它无疑都是极富潜力的。青海省省名源于青海湖,意为绿色的大海。该省位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发源于此,长江、澜沧江支流亦汇集在这里。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景色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鸟类众多,野生植物有200多种,很多都是珍稀中药材。青海湖距离西宁仅两小时左右,往来便利,风光绝美,一望无垠,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山上寒风凛凛,牦牛以食草为生。这里绝对能够称为旅游胜地,可以轻松到达,个别爱冒险的自行车爱好者选择从西宁南部崎岖的小路前来则另当别论。青海是中国较为落后的省市之一,但近年来,得益于西宁周边钢铁等重工业、柴达木石油天然气提炼工业、以先进科技为基础的农业、传统中医药所必需的药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大型水电站(全省共有178座)的发展,青海经济突飞猛进。另外其他可替代性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风能等也得到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西宁机场非常现代,三个小时的飞机即可到达首都北京。另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这一铁路将西宁与拉萨连接起来,途径44站,可容纳8辆列车同时行进在铁路线上。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目前青藏铁路是将西藏与中国其他城市相连的首条铁路,80%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海拔铁路总长度为960公里。为了翻越无数的河流和高山泉眼,全线共架桥675座,长度达160公里。 民族的多样性是青海省文化积淀的前提。青海拥有520万人口,50%左右为汉族,还有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和蒙古族。众多的佛教庙宇和不断修复的文物古迹体现出西藏元素,青海文化也因此广泛受到藏文化影响。实际上青海史称安多,历史上曾属于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雕像就在西宁附近的塔尔寺。青海的许多旅游胜地都坐落于首府西宁,这座城市富有生机,藏族、回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更值得一提的是藏医药博物馆,可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传统文化的典范,这里展示着从古至今西藏日常生活的发展史以及藏传佛教的瑰宝。博物馆现存有一件绘画珍品,是一幅长达618米的唐卡,它是400多位艺术大师手工绘制而成,珍藏在一个精美的迷宫中,反映了从传说中的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到雅鲁藏布江的松赞干布大师及至近代的西藏文化史,讲述了从古老的苯教及其他宗教流派(至少8个)的宗教文化艺术,这些教派之间并非总能和平相处,但它们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历史。 西宁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还包括大清真寺,代表团也有幸参观。从建筑学角度看,东关清真大寺将伊斯兰教典型的圆形穹顶与中国经典佛塔形式相结合,十分引人入胜。 在西宁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参会者还前往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参观。近年来从这里走出了很多奥运冠军,包括创造世界游泳记录的著名世界冠军孙杨。 此外,参会者在西宁有两场重要会见。一场会见是同青海省省委常委马顺清的会见,另一场是在西宁市委党校参加了“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区域合作——以青海省参与‘一带一路’为例”的研讨会。研讨会议题围绕“一带一路”展开并非偶然,它反映出中国的学者格外关注这一涉及地缘政治一体化以及相关地区经济和文化动向的议题。 短短这些文字显然无法穷尽此次中国之行带给我的所有思考。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只有深入了解它才有资格评论它。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睿智的态度依然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了解它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也才能了解它能够取得持续、稳定、和平发展成绩的原因。中国之行中多次提到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当代中国为适应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当然还有中国目前正在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欧洲而言都是经济互惠互利、文化互尊互鉴的难得机遇。

“一带一路”大使论坛2016首届安保论坛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大使论坛2016首届安保论坛在京召开 由“一带一路”大使论坛发起主办,2016首届安保论坛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论坛的有驻华使节,政府领导,高协会,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近500余人.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副局长蒋国珍先生,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聚势谋远,安保先行”为大会主题,旨在通过“一带一路”大使安保论坛,面临各类境外安全风险事件频发的当下,从源头上对外投资安全规范与发展方面提出预警,搭建安保产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安全,保安,军民融合,安防,消防等产业链创造更加有利条件,探索更安全,更良好的投资环境及生活环境. 本次论坛主题分为两大部分进行,首先论坛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安保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其次,论坛还将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安保产业的发展机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上,蔣国珍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讲到:这次论坛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帮助大家怎样走进安保领域,安保涵盖内容宽广,是个综合性强的全方位安全保卫服务体系,不仅仅是大家认为的普通的门卫看守,站岗放哨,跟班随从,而应该是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打造真正适合新形势新环境新格局下的新型安保系统,注重细节,注重实效,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将安保工作做的更彻底,更到位,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才有机会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的巨大商机. “一带一路”大使论坛2016首届安保论坛在京召开 由“一带一路”大使论坛发起主办,2016首届安保论坛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论坛的有驻华使节,政府领导,高协会,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近500余人.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副局长蒋国珍先生,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理解在培养友谊、促进和平共处中的重要作用

中非关系占据着我的青年时代,到今天依然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她的人民,从我在20世纪70年代见到第一批中国人到40多年后的今天一直影响着我。我遇见或接触中国人的情形、环境或背景虽有不同,但有一件事是从未改变的,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为增进友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四十多年来,我穿行于世界各地。我喜爱旅行,相信旅行能丰富人的思想,增进对各种文化和种族的了解。旅行中所接触的各式各样的人和文化,可以提高个人质疑、理解、消除误解和冲突的能力。我曾在世界各大洲生活、学习过,自认对全球事务有一定的理解。在中国生活、同不同身份的中国人打交道让我对这一伟大的文明有了独特的了解,即便今天我仍在努力加深对她的理解。 最近由坦桑尼亚减贫研究所实施的“非洲晴雨表”调查显示,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人,中国人更受坦桑尼亚人喜欢。坦桑尼亚人认为自己同中国人更为亲近。为什么是这样呢?“非洲晴雨表”的科学调查给出了原因。而我愿从和中国人工作、生活的30多年经验中对上述调查发现做些补充。 在本文中,我愿指出中国人受坦桑尼亚人喜爱的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在开展如接触和商谈等活动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有意义的友谊。巧合的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夫人和我正被一对中国夫妇邀请吃晚餐,在谈论坦桑尼亚的经商环境时,我们的朋友说“友谊比生意更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友谊比生意能延续更长时间。” 中国人这种特有但基本的立场让他们与非洲人的心靠得更近。友谊是一切有意义的个人联系的基础。它是人与人之间对话或谈话的重要起点,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在个人、群体或社会层面都是如此。通过聚餐、喝茶、唱卡拉OK、跳舞或其他社交活动会让人放松,在社会对话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传统历经世代被证明是有效的,为中非人民所珍视。友谊通常会促进理解,因为它能使双方或多方开诚布公,更加透明。 社会对话或接触在培养友谊和社会凝聚力上的特殊功能是在讨论、对话或聚餐、跳舞这一过程中,各方能增加彼此的了解。 与此相关,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的理解总体上是个艰巨的任务。人们的目标和目的是多元的且经常处在变化之中,这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包括他们的需求,喜好和必要性。我们亲爱的中国朋友已然掌握了理解其他文化的艺术。在寻求知识的强烈文化感召下,中国致力于了解他国文化。中国人这一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对中国人了解非洲朋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我确信这就是减贫研究所开展的“非洲晴雨表”调查显示中国人受坦桑尼亚人喜欢的原因。中国的官员和探险家从公元730年—805年就开始致力于理解非洲人,加强同非洲的合作。唐朝的杜环在《经行记》中记述曾访问北非的经历。他回国后,生动记述了经陆路游历非洲的经历。这些书面记录得到了唐朝另一位官员贾耽的补充。贾耽是著名地理学家,也曾游历非洲,他所寻求的是地理研究工作,而非军事控制。 贞元年间,公元798年,中国船只航行至东非海岸,访问贸易港巴加莫约。来自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中国和非洲学者的最新研究发现中国旅行者在上述时期抵达非洲后,更远到达了肯尼亚的马林迪。所有这些远行都是为了寻求知识、理解和合作。书籍、受非洲影响的中国艺术品,以及在巴加莫约发现的距今几百年的硬币和瓷器碎片等都说明中国人通过了解和理解非洲而寻求友谊和贸易机会。寻求友谊是中国探险家和商人当然的目标之一。没有文字证据或材料显示几百年前中国人曾在巴加莫约或马林迪与当地人曾发生过冲突。 中国人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及对世界的了解使他们在理解他人方面投入巨大。这一投入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延续。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互相尊重、平等合作这些根本性的重要原则,在中非关系中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深具远见卓识,继承了这一历经几十年时间考验的传统,对此必须给予赞扬。理解其他文化,并与他们交流是缓和可能的潜在冲突的重要支柱,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建立、培养和保持长久友谊的路径。理解别人并和他们积极接触,反过来会促使别人理解自己。一旦建立了相互理解,随之而至的将是尊重和互不干涉,这就为和平共处铺平了道路。 前文提及,我初次碰到中国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是在坦桑尼亚的新首都多多马。晚上我正和朋友们踢足球,红橙相间的天幕下,太阳西沉,夜色渐深。非洲令人窒息的落日余晖下,一群中年外国人向我们走近,加入了我们的足球赛。让我们兴奋的是这5至7个外国人都能说非常地道的斯瓦西里语。我确信他们故意输给了我们,他们比我们要年长不少。赛后,中国医生给我们发了由纯牛奶制成的、著名的大白兔奶糖。我们迫不及待地把糖塞到嘴里。告别的时候,中国医生提醒我们晚上睡觉前要刷牙,并给我们发了牙刷和牙膏。回想这些,这确实是赢得孩子们认可的绝好策略,也是告诉他们健康知识的好主意。当时的场景直到今天都历历在目。许多年轻的中国医生背井离乡,自愿到非洲偏远的地方传递健康知识,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通常都是免费的,大多数的人都处在发展边缘,收入微薄,挣扎在贫困线下,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中国兄弟姐妹的行动和真诚帮助获得了非洲人的好感,应得到赞美。 过去30年我经常去中国,结识了很多中国家庭,甚至认一对中国夫妇做我的父母。我的中国父母在我从幼年到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虽然我的中国父亲已经过世了,但他的夫人依然活跃,管理着北京郊区宋庄的非洲艺术博物馆“非洲小镇”。这对夫妇给国家博物馆和长春的博物馆捐赠了很多坦桑尼亚艺术品,近期也向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捐赠艺术品。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从他们微薄的收入中支出,没有接受任何资助。这对夫妇在坦桑尼亚生活了大约30年,花费了大量精力通过艺术品学习和了解坦桑尼亚人和其它非洲人。在非洲,艺术描绘着社会的希望、恐惧、诉求和感情。这是一个中国人学习其他文化及知识,了解其他文化,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建立友谊,促成合作、实现和平共处的生动事例。 中国的家庭结构和非洲很相似,通常都是几代同堂。祖辈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抚养孙辈,讲述生活中有意义的民俗故事,在孙辈做出不适当行为时予以训诫,祖辈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和非洲都有相似的被占领、掠夺和被殖民的历史。中国摆脱外国占领和殖民的伟大胜利、在饥饿和贫穷基础上实现发展的历程使她成为非洲最佳的合作伙伴和榜样。中国了解非洲,同非洲人建立和保持了有意义的友谊,尽管有些文化差别,但两种文化大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着同样的命运意识。虽然地理上中非相距遥远,但中非亲如朋友,中非都寻求真正的友谊,不存在欺诈,中非关系上也从未有掠夺事件发生。正如中国谚语所说的,“志同道合者,虽千山万水不能阻隔”。这一谚语印证了中非之间恒久的友谊。 最后,我要向几个世纪以来为增进中非理解的先辈们致敬。我还要向为争取独立和独立后的领导人致敬。他们坚定地致力于重建平等、互相尊重的社会,实现发展,建立友谊,正是因为他们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切才得以实现,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共产党重视建立旨在促进国际理解的机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增进国际理解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中非人民历经几个世纪的努力基础上,中非人民对彼此怀有极大的好感,在农业和科学研究、文化交流、政治和外交、教育、体育等领域开展合作。近期,中非民间贸易实现巨大跃升,民间互动和交流频繁,促进中非民间互动和接触的倡议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任何国家和政体下,社会变化发展都始于个人,个人是关键。中国有句古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充分理由铭记为恢复、继承和维护中非友好关系而不懈奋斗的领导人,我们没有理由放慢始于先辈的中非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彼此的需求,不断建立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实现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潘基文呼吁刚果 (金) 各政治派别尊重基本人权 推动国家和平进程

  2016年5月25日 潘基文秘书长今天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有关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围绕该国选举进程持续出现的不确定性导致该国的政治局势逐渐趋于紧张的报道表示深切担忧。 潘基文秘书长在25日的声明中,呼吁刚果(金) 所有政治相关方严格尊重该国宪法所保护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并敦促各方采取克制的措施,以和平的方式表达意见,包括即将于本月26日举行的抗议活动。 潘基文呼吁刚果 (金) 各政治相关方建设性地参与到旨在和平解决其分歧的有意义的政治对话中,将该国的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他敦促各方与推动刚果(金) 实现国家对话的非盟协调员科乔 (Edem Kodjo) 展开全面合作,并重申联合国将全面支持这一努力。 今年年初,刚果(金) 总统卡比拉试图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来延长其任期,导致该国反对党派的强烈不满并发动数起示威抗议活动。反对党派宣布将在5月26日再次举行全国示威活动。

全球和平使者联盟创立,蒋位卿会长出任联盟主席

【UNECU20160615北京讯】全球和平使者联盟创立暨全球和平使者协会于2016年6月15日上午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成立大会。 全球和平使者联盟的创立,是为了向世界各族人民更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谐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民族多元化的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奉献一份爱心和力量! 全球和平天使者联盟荣誉主席、美国亚洲协会主席蒋一成先生出席了全球和平天使者联盟创立大会,他表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应该共同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促进世界和谐与法”。 全球和平使者联盟主席蒋位卿先生宣读了全球和平天使者联盟倡议书,他说:“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建筑和谐美丽家园,是全人类的同一个梦想……”。 全球和平使者联盟副主席谢有玲女士宣读了全球和平天使者联盟倡议书,她呼吁:“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携起手共同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我国维和战士申亮亮,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因遭遇马里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袭击而光荣牺牲。谢有玲女士与华夏文化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朱君祥先生怀着对英烈的敬意和悲痛的心情,专程赶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参加6月13日申亮亮烈士骨灰入葬仪式,慰问申亮亮烈士的双亲,并将全球和平天使者联盟首笔爱心捐赠款10万人民币送达给申亮亮父亲。

日本年轻议员代表团访华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由日本自民党众议院议员平将明率领的日本年轻议员代表团一行5人于12月5日—9日访问北京。 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代表团。李源潮在会见时说,中日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双方应在中日关系四个政治文件和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希望日本青年政治家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贡献力量。中联部原副部长、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交流协会秘书长倪健、副秘书长刘凯阳等出席。 6日,代表团出席了交流协会主办的“促进中日相互理解与合作座谈会”,中联部部长助理、交流协会顾问李军出席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社科院日本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出席座谈会,中日双方围绕加强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会见了代表团,双方表示要加强旅游合作。代表团还与财政部国际财经司、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和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参观了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丘比食品有限公司。 代表团表示,此访增进了相互理解,加深了对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全面了解,今后愿继续努力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华人最高荣誉奖“华奖”第六届华人榜颁奖盛典联合国总部隆重举办

  久安电视联合国总部报道:5月25日中午,第六届华人榜(华奖)颁奖礼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团宴会厅隆重举行。来自全球华人世界的精英、国际友人、联合国代表欢聚一堂,参与和共同见证了颁奖盛典。 华人榜创办于2010年,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华人世界记录和表彰华人功绩的平台、也是传播国际人文品牌。创办以来,先后有美籍、英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先生、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女士,美国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女士,美国杰出华裔女性方李邦琴女士,美国华裔科学家石根华先生,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先生,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中国侨界领袖庄炎林先生等三十多位海内外人士获颁华奖荣誉。并在中国北京,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成功举办过五届颁奖礼。 华人榜一直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规则,保持纯粹的公信力,追求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视野的价值观,力求将更多的华人成就记录在册,在国际舞台呈现他们的精神与贡献,其理念与联合国倡导的第17项主题相吻合。华人帮颁奖活动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华人榜为树立中华民族形象,提升华人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请看本台视频报道。                              

非洲国家友好人士联合考察团访华侧记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由南非、坦桑尼亚、纳米比亚三国全国性公民组织、友好协会、智库及高校负责人士组成的非洲国家友好人士联合考察团一行13人于11月10日至19日访问了北京和贵州。 此次考察团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很多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团里有7名成员都曾经到过中国,纳米比亚小伙奥奈斯姆斯更是在华留学6年之久,走过中国哈尔滨、沈阳、南通、武汉等10余个城市,可以算是个小“中国通”。坦中友协代表约瑟夫·卡哈马则能用微信和中国朋友聊天。 在京期间,艾平副会长会见考察团一行,刘凯阳副秘书长为考察团介绍了中国国情、党情、非政府组织发展等情况。考察团表达了对交流协会邀请的感谢,表示非中同为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共同点,希望此次访问能够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搭建中非友谊的桥梁,让“非洲传统”和“中国特色”有效衔接。 考察团分别与社科院、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交流。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为考察团作了“中国对非政策”的讲座,从中国非洲交往的历史展开,谈到新时期双方谋求战略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展望未来双方关系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合作领域。大家交流得十分热烈,不得不延迟原定时间。纳米比亚大学教师西蒙·卢姆布意犹未尽地说:“如果能直接交流,那就可以省更多时间去讨论更多的问题了。” 在与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座谈中,李安山教授介绍了中心所从事的中非人文交流情况。纳米比亚大学教师金戈·马克姆布表示,看到研究中心有这么多年轻学者和青年学生参与到对非研究和非中人文交流中,感到很欣慰,觉得这个地方充满了“正能量”。在未名湖畔参观的时候,考察团偶遇了两名分别来自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女留学生,愉快地向其询问在华学习生活情况,并互换了联系方式,合影留念。 考察团还拜会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基会伙伴关系部部长崔子研介绍了开展希望工程的情况和青基会在非援助项目情况。很多考察团成员不太了解青基会这个组织,但都听说过希望工程。当听到希望工程在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非洲五国率先建立起23所希望小学时,大家自发地热烈鼓掌,表达对中国援助非洲教育的感激和敬意。 在贵州期间,省外办主任袁惠民会见了考察团一行。袁主任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贵州在扶贫、教育、资源开发、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南非全国公民组织代表莫特拉勒普拉·若索女士表示,贵州省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非洲学习,双方在扶贫、教育合作、青年交往、经济建设、妇女地位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分享交流的地方。希望这次贵州之行能够多学习了解,寻求合作的机会。双方还就非政府组织在贵州的扶贫情况交换了意见。 在与省扶贫办、省妇联座谈时,考察团了解了贵州省扶贫经验和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情况。大家对贵州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高度赞赏,普遍表示非洲也在进行扶贫努力,中非在扶贫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领域。非洲朋友对中国在发展扶贫中将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扶持摆在优先位置印象深刻,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来华学习中国扶贫理念,开展合作。 在遵义市花茂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考察团参观了蔬菜瓜果大棚、陶瓷生产基地与农家旅游项目,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企业加农户”合作模式十分感兴趣,着重了解了这种模式下农民参与比例、农业技术培训、产品市场销路、物流运输成本等问题。在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长官司村考察期间,地方陪同人员向考察团介绍示范了如何打糍粑。不少非洲友人亲自上阵,抡起大锤像模像样地学打了一回糍粑。在厨师完成了全部工序之后,大家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纷纷对糍粑的味道竖起了大拇指。 在贵阳市蓬莱仙境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代表团参观了贵州省电子商务展馆与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布依族文化馆、无土栽培示范基地等。大家对于通过网络推广特色农产品的做法赞叹不已。来自南非的斯蒂芬·普拉吉表示,电子商务对于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非洲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希望能够加强研究,未来在非洲也能推广。 10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临别之际,我们真诚的邀请非洲朋友今后有机会来中国多走走、多看看,加深印象、增加彼此了解,让中非友谊之桥永固,让中非合作之树常青。

潘基文呼吁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南海争端 化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2016年5月27日 潘基文秘书长今天在日本伊势志摩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G7)扩大会议上就亚洲的稳定和繁荣的议题发表讲话。潘基文就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并就南海争端以及朝鲜半岛问题表达了立场。 潘基文秘书长27日在七国集团峰会扩大会议上致辞指出,七国集团对于在21世纪建立持久和具有恢复力的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支持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关键的贡献。为此,他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首先确保所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并利用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推动问责制的常规框架,同时积极参与世界银行于今年4月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论坛。 在谈到南海问题时,潘基文再次呼吁所有相关方通过和平和友好形式的对话,并遵照包括《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公认原则来解决分歧。他希望东盟(ASEAN)和中国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内就‘行为守则’迅速达成协议。 潘基文在谈到朝鲜半岛问题时表示,他对七国集团就反对朝鲜持续通过强化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能力而采取的挑衅行为而达成坚定和统一的立场表示赞赏。他指出,国际社会必须确保所有安理会相关决议和制裁措施能够全面得到执行,使朝鲜了解到其持续致力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挑衅行为只会使其局势更加不安全并使其人民陷入饥饿状态。潘基文鼓励所有相关国家,特别是六方会谈的参与方继续通过与朝鲜进行和平对话来寻找化解紧张局势的办法。

联合国召开国际会议评估最不发达国家过去五年取得的进展

2016年5月27日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大会5月27日在土耳其沿海城市安塔利亚开幕。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将评估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进展,并且展望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帮助这些国家加速进步。 此次“伊斯坦布尔行动纲领中期审议会议”是继上周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之后在土耳其召开的另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在五年前的2011年,联合国会员国在土耳其召开了一次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并通过了《伊斯坦布尔行动纲领》。这个为期10年的计划旨在为推动世界上最弱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动力。这次安塔利亚会议的目的在于评估这些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进展。共有2000多名来自各国政府、国际和区域组织、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基金会、智囊和媒体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潘基文秘书长在向大会发表的致辞中呼吁振兴全球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并敦促捐助国兑现将0.2%的对外援助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承诺。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阿查里亚(Gyan Chandra Acharya)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拥有世界所需要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但国际社会还需采取更多措施支持这些国家的发展。 阿查里亚: “最不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四个最不发达国家中就有一个正在遭受着冲突的影响。即使是那些没有受冲突影响的国家,他们也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初级商品价格下跌,总体上,世界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机制也在削弱,这也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也出席了开幕式并指出,最不发达国家一共有8亿8000万人口,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2.5%,但其中51%的人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有多达1800万学龄儿童没有入学;此外,这些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2% ,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不到1%。 此次审议会议将重点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在减贫、儿童死亡率、性别平等、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接入率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在过去10年中,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呈增长趋势,但增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波动较大。 最不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指标上都处于世界最末列。目前划分最不发达国家有三个标准:首先,在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35美元,高于1242美元便可从不发达国家类别“毕业”;其次,基于对人口的营养状况、健康、教育和成年人识字率等数据的评估,人力资源薄弱;第三,经济脆弱,包括农业产量不稳定,产品与服务出口不稳定,经济依赖传统行业,出口商品单一,经济总量较小导致的能力不足,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流离失所人数比例较高等。 根据这些标准,在2011年以前,只有博茨瓦纳、佛得角和马尔代夫从不发达国家行列毕业。 2011年唯一一个毕业的国家是萨摩亚。有7个国家在2015年3月达到了毕业标准,包括不丹、基里巴斯、尼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所罗门群岛、东帝汶和图瓦卢。赤道几内亚、瓦努阿图和安哥拉即将毕业。 联合国大会在1971年设立了最不发达国家类别,以便吸引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支持这些联合国大家庭中的最弱势国家。当时,只有全世界只有25个最不发达国家。目前世界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34个在非洲, 13个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仅有一个最不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最新成员是南苏丹。